
科研成果
一、引言
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社会各界意识到金融冲击对于经济波动的重要影响,但是对金融冲击影响经济波动的研究还很欠缺。而就我国经济波动方面,随着金融层面的改革和金融系统的不断发展,金融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作用也势必会逐步加强,此时正确认识金融冲击在我国经济波动中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实施金融系统改革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主要的贡献在于将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分解为金融冲击、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而且分析了这些冲击影响因素对经济波动产生的时变性影响。
二、模型简介及指标选取
为了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并对比分析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段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产生的影响,我们首先应用因子模型进行因素分解,随后应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对经济波动产生的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影响。
在对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因素的分析中,除了考虑传统的供求冲击因素之外,还进一步对比分析金融冲击因素的影响。(1)为了研究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将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存量和劳动力的变动作为经济波动的供给冲击因素,而将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变动作为经济波动的需求冲击因素。(2)为了进一步考虑金融冲击因素的影响,考虑房价指数、信贷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广义货币供应量M2、汇率和股票成交量等金融冲击变量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三、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因素分解分析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变量进行因子提取分析,将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因子分解为金融因子、需求因子和供给因子。
总结比较3个公共因子与GDP走势的相关性,可以得到如下基本结论:第一,从波动走势的相关性程度来看,金融冲击因子的相关性要高于传统的需求和供给冲击因子;第二,就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来看,金融冲击因子能够较好地解释中国经济近年来向经济“新常态”的转换,而传统的供求冲击因子不能拟合出这种特征。因此,金融冲击因子更能拟合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在研究中国经济波动的时候,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金融冲击因素的影响。
四、中国经济波动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
进一步应用时变参数方法,建立SV-TVP-VAR模型研究各公共因子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机制。
1. 随时间而变化的脉冲响应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金融冲击因素对中国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弱,而正面的影响越来越强,说明中国金融抑制的程度在不断减轻;二是实体经济冲击因素是中国经济近些年来增速下滑的主要影响因素,尤其是供求冲击因素正逐步产生长期的不利冲击。
2. 不同时点上脉冲响应结果的对比分析。经过对2009年前后两个时点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随时间而变化脉冲响应结果的动态分析,发现3个因子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冲击—影响”机制在2009年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在此前后,金融冲击和供求冲击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出现了此长彼消的趋势。
3、方差分解分析。进一步结合3个因子的影响对经济周期波动进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冲击虽然对中国经济产生越来越正面的影响,但是从数量上来看这种作用还比较有限;而供求冲击从数量上来看仍然是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冲击影响因素,由于其对中国经济波动的正向影响作用从2009年以来有逐步下行的趋势,因此是中国经济近年来逐步下行的主要原因。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研究得到的结论主要包括如下三点:首先,相比较于供给和需求冲击,金融冲击影响因素与我国GDP波动率的相关性最高,说明金融冲击因子能够较好地拟合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其次,从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所产生的随时间而变化的影响来看,三种冲击因素所产生的短、中、长期的影响从方向上来看都高度一致,而且基本上都在2009年前后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再次,虽然金融冲击能够较好地拟合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但其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作用还比较有限,未来金融冲击和供求冲击因素的影响作用会此长彼消。
根据本文结论,供求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不利影响趋势短期内或难逆转,因此我国要继续加强金融层面的改革,发挥利率和汇率等金融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这不仅是使得中国经济增速企稳回升的有效方法,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