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金融学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学会简介 会员单位 相关制度 动态通知 课题管理 会 刊 科普之窗
今天是: 星期
最新公告:
请会员单位及科研工作委员会委员查看首页的“会员账户使用手册” 请会员单位查看课题申报通知,在线申报 欢迎订阅《远离信用“黑名单”》 2014年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第二批)结题时间安排
 

会刊

投稿方式 征稿启示 各期要目 重点文章推荐 审稿进度 会刊动态

热点新闻

2025年3月山东省金融运行情况 供应链票据生态示范市创建工作... 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相关风险管理... 2024年11月山东省信贷运行基本... 学会驻济秘书处成员会在济南顺... “绿色金融与ESG发展论坛”在济...

重点文章推荐

【研究概要】《金融发展研究》2021年第1期重要观点摘编
发布时间:2021-02-07 阅读次数:1765  发布人:
期次:
 

1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增加会显著扩大收入不平等

本文基于2006—2018年我国28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收入不平等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渠道。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增加会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渠道与就业渠道扩大收入不平等。因此,在有序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波动逐渐增加的背景下,应稳步推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促进外汇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完善失业人员培训保障机制,不断提升经济开放程度及教育水平,以避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收入不平等的负面影响。

(详见任桐瑜等.人民币汇率波动与收入不平等:影响渠道及应对.金融发展研究.2021,1.)

2

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减缓相对贫困的效率偏低且区域差异大

数字普惠金融是传统普惠金融的持续深化,是减缓相对贫困的重要支撑力量。本文采用DEA-Tobit模型,利用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市数字普惠金融和相对贫困等数据,测算了数字普惠金融减缓相对贫困的效率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减缓相对贫困的效率偏低且区域差异大,其中规模效率是西部地区综合效率较低的最主要原因,数字普惠金融减缓相对贫困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数字普惠金融减贫生产率指数变动主要受技术进步变动影响。在影响因素方面,金融中介效率、产业结构与财政自给率的提高与优化有利于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减贫效率;而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会阻碍数字普惠金融减贫效率的提高。

(详见金发奇等.数字普惠金融减缓相对贫困的效率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21,1.)

3

环境规制在绿色金融对环保企业投资支持中起到规范和促进作用

本文以2010—2017年80家上市环保企业为样本,使用系统GMM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环境规制和绿色金融发展对环保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企业投资项目的长期性使其需要绿色金融的资金支持,环境规制促进专门从事防污治污的环保企业成立,环境规制在绿色金融对环保企业投资的支持中主要起到规范和促进作用;环境规制水平越低,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和环境破坏程度越严重,政府和金融部门在事后治理中对环保产业的投入越多,环保企业投资越大。

(详见孙志红等.环境规制、绿色金融与环保企业投资.金融发展研究.2021,1.)

4

与M2和信贷相比,社会融资规模对房价波动的正向反应更强

我国房地产和金融市场发展使房价进入到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房价与货币政策中介变量、宏观目标变量间的关系呈动态变动。本文通过TVP-SV-VAR模型研究发现:与M2和信贷相比,社会融资规模与房价的关系更稳定,且对彼此波动的反应更强;近些年房价波动对产出、物价波动的边际效应减弱,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仍较大,房价对外部因素波动的敏感性有所降低。建议国家坚持稳定房价的总基调,把好货币供给闸门,合理管控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加强房地产各项融资监管;各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人口流入和住房库存等实际情况,合理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防范区域金融风险。

(详见李凯等.我国房价的货币因素与宏观影响的动态传导研究——基于TVP-SV-VAR模型的分析.金融发展研究.2021,1.)

5

如何通过贸易促进经济包容性发展?

合理运用贸易政策工具、加强国际经贸协作是促进美国经济恢复的必然选择。美国政府应研究加入CPTPP,终止2017年起实施的关税政策,建立医疗用品和药品的国际市场信息系统,推动达成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以确保生产和贸易渠道畅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最终实现经济包容性发展。

[详见玛丽·洛夫利梅尔文·艾格斯(王宇译).如何通过贸易促进经济包容性发展.金融发展研究.2021,1.]

6

后疫情时代银行保险业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

数据就是价值,数字就是生产力。近年来,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疫情冲击更进一步加深了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普遍共识。笔者在广泛开展实地调研、问卷座谈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山东省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在优化完善机制、支持实体经济、改进服务方式、防范重大风险、参与社会治理等八方面的良好成效,深入剖析了机制、数据、人才、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聚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突出高频化金融服务场景、厘清差异化实施路径、筑牢信息安全基础、提升金融监管水平等优化改进的政策措施。

(详见王俊寿.后疫情时代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思考与突破——以山东省为例.金融发展研究.2021,1.)

7

被担保企业盈余质量越高,担保企业获取的债务契约越有利

本文从担保视角考察了被担保企业的盈余特征对担保企业债务契约的影响,以及双方的关联关系在其中的作用。实证检验发现,被担保企业盈余质量越高,担保企业获取的债务契约越有利,银行能够部分识别被担保企业的盈余信息,盈余信息对银行是有利用价值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担保双方具有关联关系时,被担保企业的盈余特征与担保企业的债务契约之间的关系会弱化,关联关系事实上部分替代了企业盈余特征所起到的信息作用。

(详见姚曦等.关联担保、被担保企业的盈余特征与担保企业的债务契约.金融发展究.2021,1.)

8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倒U形分布

为了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本文以2009—2018年互联网金融对中国30家典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对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1)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倒U形分布,即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通过抢占市场份额,加剧了行业竞争,抢占了商业银行利润,进而加大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成本;但随着商业银行对互联网前沿技术的不断融合、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以及风险管控水平的提升,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成本下降。(2)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对风险承担反应具有异质性:在宏观层面,大型国有银行拥有庞大的资产规模和政策保障,对其冲击反应较为滞后;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缺乏上述优势,对其冲击反映较为敏感,但股份制银行后期风险承担显著下降;农村商业银行因主要服务于乡村建设,受其影响较为有限。在微观层面,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与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水平较低的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水平较高的小规模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显著增加。

(详见王升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30家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金融发展研究.2021,1.)

9

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能更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国际贸易的现实状况

近年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贸易重地,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三国作为其核心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以传统贸易总值法测算中国出口贸易夸大了中国真实的贸易利得,导致中国频频面临贸易摩擦。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1995—2011年的数据,从增加值贸易角度对三国间的出口额进行国内外增加值分解和测算,对比分析总值贸易和增加值贸易,解释三国贸易趋势和结构特征,进一步了解三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证结果表明,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能更全面和准确反映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在国际贸易中的真实获益情况,对中国认清主要贸易合作伙伴、有针对性地制定贸易政策有指导作用。

(详见赵燕梅等.全球价值链中贸易增加值的测度与比较——以中国、俄罗斯、印度三国贸易为例.金融发展研究.2021,1.)

10

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间存在双向的风险传染效应

本文选取2005—2019年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股票指数日收盘价数据,结合股票推出时间、股价波动性,设置样本组、对照组,运用GARCH模型、DCC-GARCH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间的风险传染效应及影响因素,并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对策,以期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间存在双向的风险传染效应,且经DCC-GARCH模型分析表明风险传染效应在动荡期尤为明显;影响这种风险传染效应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微观因素中的股票市场流动性和股票市场不确定性与极端事件两个方面。

(详见李延军等.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风险传染效应及影响因素.金融发展研究.2021,1.)

11

沪港通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价值

沪港通的实施是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里程碑事件,本文基于国际资产定价模型(IAPM),采用PSM-DID方法检验了沪港通的实施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效应。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实施可以使沪港通标的公司价值显著提升,在更换政策时间、虚构处理组、替换核心变量后该结论仍然显著;拓展性检验结果表明,沪港通通过增加资本市场流动性、改善公司治理、降低系统性风险等机制提升企业价值。

(详见王瀚晨等.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提升企业价值吗?——基于沪港通的证据.金融发展研究.2021,1.)

 
友情链接
山东省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山东省民政厅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中国人民银行
Copyright © 2013-2016 山东省金融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3027391号-3
地址:济南市经七路382号1110房间 办公电话:0531-86167234 传真:0531-86167538 邮箱:jinrongxuehui@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