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新闻
当“新常态” 成为自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如何准确理解“新常态”,并掌握“新常态”中的机遇,也成为国人较为关心的问题。徐洪才从经济增速、物价水平、就业形势与国际收支情况等重要经济指标着手,同时结合2015年最新数据,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趋缓,经济结构出现积极变化,例如,固定资产投资下滑,消费增长小幅回落、外贸出口形势疲弱,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平稳增长,出现新的消费热点;其次,财政金融运行出现新的特点,例如,货币供应量增速平稳,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社会融资结构和跨境资本流动出现新变化,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金融调控剑指“融资难、融资贵”,企业融资成本有所回落;再次,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有变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服务业快速发展,中西部经济发展快于东部。
与此同时,他指出自2014年以来,国家在财税、货币、行政、民生、国企、价格、三农、投融资和自贸区战略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改革举措,例如,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减轻企业税负,加强保障房建设,加强科研资金管理,鼓励创新创业,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为经济平稳增长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有序推进各项民生改革等等。这些措施对短期稳定经济增长,中长期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民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徐洪才提出几条政策建议,一是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保证经济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二是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三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四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五是保障重要产业平稳发展,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图片来源:齐鲁晚报记者张中)